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堅持把抓“三農”工作作為“重要引擎”和“一把手”工程,圍繞農牧民增產增收這一中心任務,緊盯“四項收入”精準政策,保存量、提質量、挖潛力,不斷做強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引領區樣板縣打造扎實推進,成功入選國家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試點縣。
近日,記者就如何進一步理清農牧業發展思路,推動草地畜牧業轉型升級,形成多渠道、多元化增收新格局,助力農牧民增收致富等問題專訪了海晏縣副縣長徐鍇。
徐鍇表示,海晏縣以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基地為核心,發揮產業效益,幫助引導清湖源、山海情、嘗蒙香、小羊快跑等農畜產品加工企業拓寬銷售渠道、豐富產品體系,進一步提高農畜產品附加值。高標準打造沿北山公路高效畜牧業集群化發展帶,布局好娟姍牛、萬只羊、千頭牦牛、草產業、活畜交易等58個畜牧產業基地,提升海晏縣農畜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占有量。推進藏羊品種擴繁增量和提純復壯,推廣高原型藏羊“兩年三胎”、品種選育、高效養殖等科學技術,建立產業標準化體系。海晏青稞、油菜、手撕牦牛肉等9個產品通過綠色食品產品認證,實現了“三品一標”農產品申報零突破。夏華清真肉食品有限公司代表首批入選海北州“祁連山下好牧場”綠色有機農畜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夏華小牦牛、庫庫諾爾、清湖源等3家企業入選百佳優品,5家企業29種產品入選“祁連山下好牧場”優品庫。
如何拓寬銷售渠道,讓海晏的綠色有機農畜產品更好地走出去?
徐鍇表示,利用好活畜交易平臺,充分發揮經紀人引領作用,深入開展海晏牛羊闖“江、滬”、進山東等工作,加大活畜交易力度。開啟東西部協作機制,幫助清湖源、山海情、嘗蒙香、小羊快跑等農畜產品加工企業拓寬銷售渠道、豐富產品體系,提高農畜產品附加值。拓展消費幫扶渠道,精心組織海晏縣企業參加對外宣傳推介4次,在山東省臨沂市開設特色農畜產品專賣店2家,通過“定向采購、以購代捐、以買代幫”等方式,主動與臨沂、中鋁對接,提高農牧區群眾牛羊出欄、銷售數量和銷售價格。年內,計劃出欄牛5.9萬頭,羊34萬只。
“我們不斷強化政策引導,持續落實好《促進牛羊出欄獎勵辦法》,設立450萬元財政獎勵資金,撬動牛羊出欄,促進群眾增收。注入1000萬元風險防控金,利用金融平臺扶持夏華、庫庫諾爾、清湖源等龍頭企業發展‘淡季收儲、旺季銷售’牛羊出欄模式,著力破解牛羊出欄難、價格低等瓶頸。”徐鍇說,針對低收入家庭、受災群眾開發就業崗位,落實好農業政策性保險、政府兜底性惠民政策,按時發放就業幫扶補助資金、公益性崗位補貼、一次性交通補貼,提高脫貧群眾轉移性收入。
打好“組合拳”,提升造血功能。徐鍇說,海晏縣以“青超聯賽”為契機,發布海晏美食圖譜、推薦鄉村休閑旅游精品路線,將鄉村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著力培育休閑農牧業、鄉村旅游、特色民宿等新產業新業態,走綠色發展、綠色興業、綠色富民之路。積極開展農牧民生產實用技術培訓,加強對經濟實體、專業合作社經濟組織負責人、種養能人等新型職業農牧民的培訓。健全完善聯農帶農機制,依托金沙灣、同寶山等景區研學點,讓農牧民群眾積極參與,實現以創業帶就業,以就業促增收的良性增收模式。
“下一步,海晏縣將加大縣域龍頭企業品牌扶持,以市場為導向,結合群眾種養殖需求進行良種引進,科學種植、科學養殖,大力推廣娟姍牛和‘藏系羊’等優良品種。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深化與東部市縣企業的洽談對接,努力培育形成‘政府監管+龍頭企業+聯合社+農牧戶’的合作經營模式。促進一二三產聯動融合,助力海晏農牧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徐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