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天養畜”的養殖方式是傳統草原畜牧業面臨的一大困境。飼草供給不足、養殖生產方式粗放、產品附加值低……草原畜牧業亟待轉型升級。自2022年入列試點縣以來,色達縣已經開展了一年多的轉型實踐,如今,理塘和石渠也加入了探索的隊伍,共同唱響現代牧歌。提高草原畜牧業規?;?、標準化、產業化程度,已成為試點縣的共同方向。
破題“粗放”
牦牛養殖標準化
8月,色達縣克果、泥朵等5個鄉鎮的牧場上,牦牛盡情沐浴著陽光。“12月開始,我們就要把這些牦牛收進圈舍,補喂飼草了。”云端畜牧業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彭燕武說。
色達縣的嘗試,從“標準化”“適度規?;?rdquo;養殖開始。冬季天然草場缺草,牦牛死亡率、掉膘率高;售賣活畜為主的經營方式市場化程度低,農牧民收入增長緩慢……
“我們和省草原科學研究院、四川農業大學等高校院所合作,探索了‘夏秋天然放牧+冬春舍飼補飼’的‘半舍飼’模式。”彭燕武介紹,運用“半舍飼”模式后,公司飼養的牦牛死亡率從11%降低到了3%,出欄率提升了15%左右;該模式推廣到全縣的“標準化家庭牧場”后,全縣牲畜死亡率從16%降低到了3%以內。
“標準化”養殖后,如何降低企業的營運成本,并讓企業與農牧民建立利益聯結機制?色達縣推行“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
“我們的圈舍等基礎設施,是由5個鄉鎮和企業共同出資修建,企業占股51%,合作社占49%,牦牛由農戶按照企業標準喂養到5歲后直接收購。”彭燕武說,這樣農牧民不僅能享受賣牛的收益,還可以參與分紅,企業建設圈舍和飼養的成本也降低了。
截至目前,色達縣已引進3家養殖企業,建成年存欄2000頭以上的規模化養殖場3個,規?;w牧場10家、養殖專業合作社67家。
產業鏈沿著“標準化”繼續延伸。色達縣引進了牦牛肉乳等加工企業9家,配套建設奶源基地4個,收奶站42個,開發牦牛肉罐頭食品、牦牛肉干等產品達38個,年加工牦牛肉奶達2000噸,實現產值1.5億元。
試點工作開展后,理塘縣也在引入8家龍頭企業、建設104個養殖合作社等基礎上,計劃新建牦牛集中育肥場、低溫速凍庫保鮮庫等,并提出了“牦牛出欄率提高到29%,精深加工率達到85%,牧業總產值提升2億元,牧民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的目標。
石渠縣也計劃實施“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建設”工程,力爭到2027年底,牲畜出欄率提升到26%;死亡率降低0.4個百分點,牛羊肉產量達9248噸。
破題“短缺”
飼草供給公司化
養殖規模的提升,意味著飼草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目前,我省的飼草產業還處于初級階段,規模小,產品單一,供給缺口很大。”省草原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國家牧草產業技術體系副首席科學家劉剛坦言。
提高飼草供給,是甘孜州各試點縣著力破解的又一難題。
夏日,色達縣萬畝飼草基地內綠浪翻涌,不遠處的倉庫內堆滿捆扎好的青儲飼草。“2023年,我們生產的青儲飼草產量已達6000噸,產值超過1000萬元。”甘孜州天珍傳奇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羅君柯告訴記者,經過幾年的建設,色達的萬畝飼草基地已經實現了較為穩定的產量。
此前,由于市場化、規模化程度不高,種草意味著虧本,飼草種植面積擴大的難度很大。“單純種草的話,利潤率在20%左右,還不足以支撐我們的灌溉等基礎設施的建設。”羅君柯說。
試點工作開展以來,色達縣聯合省草原科學研究院,實驗了“草—藥混播”的種植模式。該模式不僅能提高經濟效益,還有助于草地群落多樣性的維持,能讓飼草長得更好。羅君柯介紹,去年,公司種植的大黃、貝母等中藥材產值超過了1000萬元,為公司建設基礎設施和研發草粉、青儲顆粒等產品奠定了資金基礎。
除了引進公司建設縣級飼草基地外,色達縣還聚焦“縣、鄉、村、戶”四級的飼草基地建設,持續推進12個牧區鄉鎮、102個村,以及養殖戶的飼草種植。2023年,該縣飼草種植已達5.7萬畝,鮮草產量達4萬余噸,飼草自給率達到90%。
探索“飼草供給做增量”,石渠縣提出到2027年底,飼草自給率達88%;舍飼化率提高至20%;理塘縣則計劃實施優質牧草草種擴繁、優質高產牧草種植12萬畝,同時建設2000平方米縣級貯草庫和4個鄉鎮級飼草中轉站。
破題“低價”
產業銷售品牌化
在銷售環節,傳統草原畜牧業模式也遇到問題:牦牛生長周期長,即便采用“標準化”模式養殖,也要5年左右才能出欄。飼養成本高,如何與一年左右出欄的普通肉牛搶市場?
甘孜州的做法是:打造綠色有機生態農業,為品牌“賦能”,提高產品附加值。
“我們在農戶手中收購牦牛的價格,比市場價還高10%左右,但依然可以實現盈利。”彭燕武介紹,秘訣就在“一張證”上——公司取得了色達縣首張“牦牛養殖有機認證”。
因為使用天然草料、采用生態養殖模式喂養,該公司生產的有機牦牛肉批發價每斤在60元左右,比普通牦牛肉的零售價高一倍。“銷量依然非常好。”彭燕武說,2024年,公司產值預計可以達到1500萬元。
打造綠色有機生態農業,為品牌“賦能”。按照這一思路,色達縣大力實施“天府鄉村”+“亞克甘孜”+“福地色達”+“企業品牌”的四品牌戰略,成功申報色達牦牛、色達牦牛肉、色達酸奶等地理標志證明商標3個,登記認證牧草、牦牛有機產品5個。該縣計劃到2025年還要新增綠色食品4個、有機農產品3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5個。
當前,理塘縣也在著力開展“畜牧產品品牌建設”,已認證“理塘牦牛”等地理證明商標4個、有機食品2個,注冊“密奇奇-高高原”等商標3個。試點啟動后,該縣還將按照“亞克甘孜”(州級區域公共品牌)+“天空牧場”(縣級區域公共品牌)+本地企業品牌的三品牌戰略,推動各類經營實體直接使用有機認證,生產有機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