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河北省巨鹿縣南大韓村的蔬菜大棚內生機勃勃,綠色無公害的西紅柿、黃瓜、茄子、辣椒等長勢喜人,村民們正在忙著采摘。
“以前這是一塊鹽堿地,建起大棚后收成一直不理想。能有今天的場景,多虧這些小‘功臣’!”南大韓村黨支部書記李秀和一邊說著,一邊挖開一段田壟,密密麻麻的蚯蚓一通亂鉆。
“這個不到5畝的大棚是蚯蚓養殖和蔬菜種植的試驗田,分為堆肥區和種植區等。”李秀和說,蚯蚓在堆肥區吃牛糞產生蚯蚓糞,上到菜田里,不用上化肥,結出來的西紅柿又沙又甜、黃瓜又大又脆。
去年,南大韓村與河北科技工程職業技術大學簽訂協議,共建蚯蚓堆肥農村有機固廢資源化處置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小小蚯蚓在村集體大棚中安家落戶。河北科技工程職業技術大學團隊定期為村民進行蚯蚓堆肥技術培訓,目前大棚已收獲成蚓2000公斤,上市綠色無公害蔬菜1000多公斤,帶來直接經濟收益8萬余元。
6月28日,河北科技工程職業技術大學雷旭陽老師帶領同學們在現場查看蚯蚓活性、蔬菜結果等情況。他介紹,這個示范基地是依托省科技廳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建設的,蚯蚓養殖好處多,不僅能夠資源化處置農村有機固廢,還能收獲蚯蚓和蚯蚓糞。“蚯蚓富含優質蛋白,可進行深加工,蚯蚓糞可改善土壤肥力、調和土地鹽堿度。”雷旭陽說。
同學們正忙著采摘稱重做記錄,村民李永賢跟在旁邊不停地咨詢,準備自家大棚也用上這種“種養結合”模式。
他拿出本子算了一筆細賬:“如果改為養殖蚯蚓,每畝產的蚯蚓除了供給藥廠和飼料廠外,還可以賣給周邊漁具店,每年能增收3萬元。蔬菜能賣上價,再加上省出的化肥農藥錢,越算越劃算。”
今年3月,南大韓村黨支部在河北科技工程職業技術大學團隊的幫助下,引導村民在大棚采摘園中利用蚯蚓糞培育無公害草莓,春季采摘游客數量同比增加兩倍。“我們將免費傳授種養技術,聯合周邊村,采取‘蚯蚓養殖—生態種植—休閑采摘’模式,擴大種養規模,蹚出一條生態農業致富路。”李秀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