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草開始陸續萌芽返青,此時的牧草最為脆弱,極易遭受啃食、踩踏等因素的破壞。為了保護好草原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增加草原植被蓋度、促進牧草返青、提高天然草原草產量,呼倫貝爾草畜平衡區近1億畝草原自4月10日開始進入休牧期,落實季節性休牧措施。
依據《內蒙古自治區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條例》,各旗市區人民政府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和牧草生長規律,在牧草返青期組織實行休牧,休牧期不得少于45天。嚴格執行休牧制度的牧民,可以按照第三輪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額外享受每畝0.73元的補助。
日前,陳巴爾虎旗人民政府發布了該旗的休牧期,起止時間為4月10日至5月25日。烏珠爾嘎查牧民在休牧開始前免費領到了嘎查集體儲備的飼草。“有了嘎查發下來的牧草和政府發的補貼,休牧期牲畜不去草原也能吃飽了。等過了休牧期,牧草長高,一整年都夠吃了。”烏珠爾嘎查的牧民說。
除了草畜平衡區,呼倫貝爾市還有近1000萬畝草原處于禁牧區,禁牧區內嚴禁放牧利用。為保障牧民生活,呼倫貝爾市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禁牧區補助標準為每年每畝14.4元,草畜平衡區補助標準為每年每畝4.8元。
全面落實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制度,是保護草原生態環境的重要舉措,有利于呼倫貝爾草原生態持續好轉,生態保護修復成果進一步鞏固。2023年,呼倫貝爾天然草原草產量1850萬噸,草原生產力123.98公斤/畝,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76.24%,草群高度35.19厘米,連續3年位列全區第一。
今年,為進一步推動草原牧區生態、生產共贏發展,解決好草原過牧問題,呼倫貝爾市印發了《解決草原過牧問題實施方案》,從舍飼棚圈建設、增強飼草儲備運輸、提升牧草產量、打造金字招牌等多方面入手,在保護草原生態的同時保障牧民生活質量,統籌草原牧區保護與發展,促進草原休養生息。